其他文章
訂閱我們的電子報,隨時掌握每週最新健康資訊!
魚油型態怎麼選?一文看懂rTG、TG、EE型號差異

魚油因富含Omega-3脂肪酸(EPA、DHA),對心血管、腦部健康及抗炎作用廣受青睞。但市售魚油型態多樣,常見有rTG、TG與EE型,該怎麼挑?本篇將帶你全方位了解魚油型態,教你如何根據自身需求聰明選購!
魚油型態大解析
-
TG型魚油(Triglyceride form 三酸甘油酯型態)
TG型魚油是透過物理壓榨方式取得的魚油,這種結構是自然界中油脂最常見的型態。可以說是大自然給我們的禮物,身體對這種結構特別容易接受,就像老朋友一樣熟悉。不過,因為屬於較天然的狀態,所以純度相對會低一些。 -
EE型魚油(Ethyl Ester Form 酯化型魚油)
它是在TG(三酸甘油酯型態)的基礎上,透過化學方法將甘油剝離,使其轉變為乙酯結構。這麼做有一個很大的好處,就是Omega-3的純度大幅提升。不過這樣的改變也帶來了一些小麻煩。由於去除了甘油,人體對這種型態的吸收就沒那麼容易了。吸收它需要一張特殊的「通行證」,不僅要長期服用,還需要搭配高脂餐,身體才能更有效地吸收。雖然純度高,但吸收的門檻確實比較高。 -
rTG型魚油(Re-esterified Triglyceride 再酯化三酸甘油酯型態)
rTG型魚油是在EE結構提純的基礎上,透過再酯化處理還原成TG結構,因此被稱為重構甘油三酯型。它結合了前兩種魚油的優點:Omega-3含量大幅提升,純度最高甚至可達95%;又保留了與TG型相同的天然油脂結構,讓身體吸收起來毫無壓力。
技術新知:超臨界萃取與rTG工藝
- 超臨界CO₂萃取技術:低溫、無溶劑,保留更多天然成分,提純效率高且環保,廣泛用於高品質魚油生產。
- KD色譜分離技術:能精確分離不同脂肪酸,提升EPA、DHA含量與純度。
-
rTG再酯化技術:現代酯化技術轉酯率可達90%以上,使EPA/DHA含量高、結構穩定,吸收率媲美天然TG型。
魚油型態吸收率與純度大比較
型態 | 吸收率 | EPA/DHA純度 | 市場常見度 | 價格 |
---|---|---|---|---|
TG | 高 | 低-中 | 常見 | 親民 |
EE | 中 | 中-高 | 最常見 | 親民 |
rTG | 高 | 高 | 越來越多 | 較高 |
常見迷思破解
- 冷凍實驗:高純度魚油(不飽和脂肪酸比例高)不易凝固,但家用冰箱溫度、添加劑等影響大,僅供參考。
- 泡沫溶解實驗:EE型魚油可溶解聚苯乙烯泡沫,但受泡沫材質與魚油純度影響,並非唯一判斷依據。
- 沉水實驗:魚油密度低於水會浮起,但膠囊殼材質、添加劑也會影響結果,不能單憑此判斷品質。
優質魚油挑選2大重點
- 原料來源純淨:選擇遠離污染、採用深海小魚原料,降低重金屬風險。
- 檢驗認證齊全:通過重金屬檢驗,並獲得IFOS、GOED等國際認證,確保安全與純度。
根據上述說明,選擇魚油時,建議先釐清自己的健康需求與預算考量。
若您特別重視天然成分,TG型態魚油會是理想選擇,因其結構最接近天然魚油,適合追求純粹自然的人士。
如果您在意魚油的有效成分含量、吸收率以及整體保健功效,則可以優先考慮rTG型態魚油。rTG型態經過專業技術處理,不僅純度高,吸收率也較佳,能更有效發揮Omega-3的益處。
至於EE型態魚油,則因為價格介於TG與rTG型態之間,成為預算有限但又希望兼顧一定功效的消費者的中庸之選。
最後,了解各種魚油型態的特性後,根據自身需求,挑選最適合自己的魚油產品,才能真正達到健康加分的效果。
No comments